• 登录  |  注册

  • 航空维修产业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郭晓雷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5 18:15:00

      摘要: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实施,海南将聚焦旅游,现代服务和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通过试点开放第七航权,采取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方式来促进贸易,投资,人员进出的自由便利性,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和发展必定需要便捷高效而且庞大的航空运输网络来支持,海南也将成为辐射国内和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航空枢纽区域。而航空维修产业作为航空运输业的支持产业和前沿高新技术产业,应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带动海南临空产业园区内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的发展,从而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自贸区航空维修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并深入剖析海南航空维修产业现状,提出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打造“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的相关建议。

      正文:

      一、海南自贸港航空相关产业政策

      按照中央部署,海南要努力成为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着力打造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到2025年将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及《民航局关于加快海南民航业发展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施意见》(民航发[2019]36 号),扎实推进海南民航业发展,推动民航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年6月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实施方案》按照积极稳妥、有序开放、逐步推进的原则,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分阶段、分步骤试点开放第七航权。海南自贸港的航权开放,是世界范围内航权开放的最高水平。将促进海南航空市场国际化,吸引一批外航增开新航线,甚至在海南建立运营基地或航空货运转运中心,带来更低的票价和更好的服务。有利于航空公司拓展和构筑航线网络,加强海南与其他航空枢纽之间的空中联系,促进海南航空枢纽建设,助力海南打造我国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为海南提供极为便利而直达的货物、旅客运输方式,加速物流、客流的动量,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此外,除鼓励航空服务业的发展外,海南也相继出台多项措施鼓励航空制造和维修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将航空飞行器、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产品的研发、制造与维修保养等运营服务及其配套产业,如航空人员培训等列入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从而有力支持航空枢纽建设相关配套航空维修产业的发展。

      二、海南自贸港航空维修产业发展现状

      1988年4月海南省正式获批成立,建省以来,由于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船运和航空运输成为海南省与国内各省进行经济往来的主要交通方式,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业成为海南省发展的必然选择。1991年9月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成立;1993年,在海南省的支持下,作为海南省本土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开始投入运营;1999年5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正式通航。与此同时,海航和南航运营维修基地也相继在美兰机场投入使用,初步具备基地航空公司运营所需的维修保障能力。但多年来,与国内其它航空枢纽机场维修保障能力相比,海口航空维修及制造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截至2020年底,海航旗下的维修公司,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海技),尽管其维修能力覆盖飞机定检,航线维修,窄体机喷漆以及部分附件修理能力,但从维修产业链的拓展程度和修理深度上与国内同行业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国,东,南三大航多年前就依托北上广三地的航空枢纽机场,完成了覆盖飞机大修,航线维修,附件维修,PMA制造,发动机大修,起落架大修等维修全产业链的布局。完善的航空维修能力,不仅有力保障了三大航的航空运营效率,大幅降低航司的维修成本,每年还为航企创造巨额的三方维修业务收入和利润,其中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国外客户。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在 2020年启动,海南航空维修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海口美兰机场临空产业园区中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海口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预计2021年中建成投入使用,其规划包括宽体机大修和喷漆能力,公务机维修,航材仓储,部附件深度修理,PMA制造,工程研发设计和改装中心,以及航空发动机大修等业务,几乎覆盖航空维修的全产业链。该维修基地建成后,使海南正真具备为全球航空公司客户提供从机体维修到客舱以及机身部件的一站式修理能力。

      三、国内外航空枢纽发展临空民航维修产业成功案例

      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成功的自由贸易区域如新加坡,香港,迪拜等,都建设有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打造了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品牌,并形成以航空维修和制造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比如新加坡,1978年年新加坡制订了优先发展飞机设备和部件的修理业务、大力提高出口飞机和发动机零部件制造能力的方针, 力图使其航空工业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完备的航空维修中心及航空零部件的主要制造商。从70年代末起 , 航空工业在新加坡国民经济中开始发挥作用。为吸引国外一流航空工业公司前来建 立维修和后勤支援中心,政府于80 年代在樟宜机场附近建立了占16.8 万平方米的航空高技术开发区—罗央工业区,将土地直接租给前来建厂的外国航空工业公司,同时规定不动产超过1000 万美元的可享5年全部免税;投资超过1500万美元的免税期8年;免税期满后若追 加投资还可减税。由于投资环境好,加上新加坡地处亚太地区中心,有很好的交通和电信基础,而且工作效率较高,罗央工业区现已吸引了美国通用电气、霍尼韦尔、贝尔、韦斯汀豪斯,英国 的道蒂、邓禄普, 法意的ATR,美国普惠,加拿大普惠,西欧ATR等多家公司。

      又如香港,依托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的优势,英国太古集团在香港投资成立港机工程集团,开展飞机和部附件维修业务。港机工程集团(Heaco)成立于1950年,总部位于香港,是全球领先的独立飞机工程集团,也是规模最大的飞机MRO服务供应商之一。港机集团的服务范围包括机体服务、航线服务、部件服务、发动机服务、航材管理、机队管理、客舱设计整装方案、私人飞机设计整装方案、客改货、零部件制造及技术培训。2018年,港机工程及旗下维修公司年总售出工时达到1854万,营业收入148.92亿港币,净利润7.28亿港币。机体大修方面,港机是世界领先的独立机体大修服务供应商,拥有逾60年工程经验,与空客、波音及其他OEM建立悠久合作关系。2018年,港机工程及旗下维修公司完成机体维修1570架次,售出的机体维修工时1110万(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新科宇航) ;发动机维修服务方面,港机提供世界级的发动机及零部件维修、大修及测试服务,并在香港国际机场提供多个型号发动机检查支援服务。2018年,港机集团发动机维修及大修量为302台,服务45家航空公司。港机积极与OEM合作以获取维修授权并快速建立维修能力,优先取用OEM的部件库存和资源,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达国际水平的周转时间及具竞争力的价格。在附件修理方面,港机为波音及空客的主要商用飞机机种提供液压系统、机械装置、航电及气动系统的维修及大修服务。集团旗下的附属及合资公司亦提供轮毂、制动器、轮胎、航空部件、起落架及辅助动力装置的维修服务。港机部件维修技术能力涵盖超过3000个件号,2018年部件及航电部件维修及大修量40294件,起落架大修159台。此外,港机还发展航材贸易,港机提供的航材技术管理支援涵盖部件库存共享、维修管理、部件工程、仓储服务及物流、突发性支援、租赁及交换,以及部件交易。

      在国内,除北、上、广三个代表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航空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外,部分二线城市如成都和厦门,也纷纷依托自贸区的政策,在机场临空园区积极打造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群。

      成都做为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城市的成都,依托四川国际发动机维修,国航Ameco成都,川航维修,中国商飞等项目,把握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契机,围绕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设立自贸试验区智慧空港企业服务中心,全面承接省,市,区三级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提供“一门式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区内事项区内办结;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机场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排名全国主要机场前列。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已完成近90项改革试验任务,形成“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机场检验检疫10分钟智慧通关”,“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等多个创新案例,积极争创全国获批开展境内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保税维修基地。

      另一个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打造航空维修产业集群的城市则是厦门。厦门拥有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岸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开放窗口。航空维修产业作为厦门市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持续推动厦门航空产业的发展,厦门成立了厦门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作为航空产业园区平台核心,具备了投资、开发、运营为一体的产业平台职能,丰富的投资招商经验。厦航工业对航空产业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同时,公司实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自身条件以及相关政策规定,根据航空维修业、航空制造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不同细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保障企业的日常发展和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贸委、湖里区的大力支持下,厦航工业先后吸引了太古、GE、波音、霍尼韦尔、UTC、中航工业等世知名航空企业到高崎航空工业区投资兴业,逐步形成以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其他航空维修企业作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的航空维修产业集群。除发挥平台企业招商职能,厦航工业还以航空产业投资主体身份积极参投各类航空产业项目,包括参股太古飞机、太古发动机、厦门太古起落架、新科宇航等公司;投资兴建厦门国际航材保障中心,艾德航空工业园等产业配套,为厦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持续推动厦门航空产业技术和服务升级。

      四、海南自贸港政策对航空维修制造产业的促进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以及更灵活的创新制度设计,旨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包含总体要求、制度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安排和组织实施四大方面内容,详细部署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即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2035年,基本构建以自由、公平、法制、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实现贸易、投资、 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 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该《方案》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海南从自贸区到自贸港,并非简单的升级。自贸区的目的旨在发挥其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的作用,将可复制的政策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而自贸港最大的特点是以“零关税”为基础的税收制度安排,以及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民航维修和制造产业首先必然是高新技术产业,航空技术始终代表人类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时至今日,全世界也仅有几个少数国家具备飞机及其部附件的设计制造能力。即使是维修能力,由于技术门槛和高额研发投资,国内具备产业规模和深度部附件修理能力的企业和地区也寥寥无几。而自贸港鼓励人员进出自由,减免引进人才个人所得税等政策,将吸引全世界优秀的航空技术人才来海南从事航空产业,有力促进新技术的引进和航空产业的技术升级;资金自由的政策,则能为海南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国内外融资通道,为航空产业在海南规模化发展和技术研发投入提供多元化的资金解决方案。而贸易自由政策则大幅提升航空制造和维修所需原材料的供应链管理效率和企业出口利润。民航产业是具有很强国际业务关联性的产业,维修和制造所需要的原材料往往来自全球各地,完成维修和制造的成品件也会被送往世界各地的航企和上级产品集成商所使用,因此,贸易的便利性和关税成本直接决定了航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海南全岛施行“零关税”,将令航空维修和制造产业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以零关税成本自由进出海南岛,不仅大幅降低航空制造维修成本,也为航空部件成品和原材料贸易业务提供了天然的仓储基地。从而使航空维修制造企业可以根据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预期而科学决定原材料储备存量,也可以通过开展部件置换业务,缩短部件维修供货周期,从而提升市场竞争水平。此外,零关税政策也为海南承接国外航企的飞机大修,改装等业务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通关条件,维修企业不必再为承接境外飞机维修业务提供巨额海关保函,也能有效减少报关环节所需的提前沟通时间,从而能更为灵活的根据客户需求随时提供维修服务。最后,随着海南自贸港各项政策陆续落地,尤其是零关税和第七航权的开放,海南旅游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也必然带动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快海南航空枢纽机场的建设,最终也将带动航空维修和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形成具有规模和高技术含量的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园区。

      五、对海南发展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的一些建议

      ㈠明确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定位

      海南应效仿新加坡,首先在其发展规划中明确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目标。依托航空维修和制造产业带动关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航空技术向电子,信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延展,形成以航空产业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㈡打造机场临空产业集群

      海南应依托自贸港枢纽机场(海口,三亚),打造机场临空航空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集飞机结构大修、客机改货机、公务机整装、发动机维修、航空电气维修、部件制造与维修、人才技术培训等环节的“一站式” 航空维修基地产业格局。

      ㈢依托本地航企快速形成航空产业规模化

      海航集团做为海南自贸港的本土航企,运营机队规模超过600架,运营范围包括商业运输,货运,公务机和直升机,以及航校通用航空等各类机型,其所需航空维修保障需求足以带动当地航空维修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正如新加坡的航空产业发展初期也是紧密依托新加坡航空的机队维修需求而开展,香港的港机工程主要依托国泰航空的维修业务在香港逐步形成维修产业能力。

      ㈣从修理向研发制造逐步升级

      新加坡航空工业的发展就始于航空维修产业,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航空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新加坡工业产值达11.7亿新元,其中91%来自航空维修业务,而制造业仅占很小的份额。航空维修产业航空产业技术门槛高,首先应通过建立机体和部附件的深度维修能力来聚集产业技术人员和完善航空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优先完善机体大修,部附件维修,发动机大修,改装设计,公务机内饰翻修等维修全产业链的建设,形成“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体系;其次,开展飞机部附件的设计和制造能力;随后,逐步开展航空电子设备、材料技术、各种软件及系统的研发产业。最终形成以维修,制造,研发为核心业务的航空产业集群。

      ㈤积极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航空产业的核心技术一直为机体和部附件OEM原厂所垄断,不论是维修还是制造,都需要获得OEM原厂的许可和技术支持。因此,海南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大航空制造商就维修授权,技术支持,航材折扣,管理输入,市场共享等领域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㈥开展航空部附件组装集成业务

      中国作为航空大国,未来20年机队规模仍将快速增长。根据波音公司发布的2019版《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展望》报告,预测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8090架新飞机,价值1.3万亿美元,同时需要价值1.6万亿美元的航空服务(其中3900亿美元为维修和工程服务)以满足中国年均6%的航空客流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民航对飞机部附件维修,航材供应等服务的需求仍非常旺盛。海南应充分利用自贸港相关政策,如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开展航空部附件的集成组装,原材料再加工和部件高附加值维修等业务,从而使海南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的航空部件集散地以及仓储基地,进一步形成覆盖东南亚航空市场的航材贸易集散地。

      ㈦建立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支持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是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航空技术人员往往具有技能专业性强,对外语应用能力要求高,人才培养周期长,操作实践性强,具有严格的资质和授权管理机制等特点。同时,航空维修和制造产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数量较大,如果要规模化发展航空维修,制造和研发产业,则必须要配套航空技术人才的专业化,梯次化培养机制。此外,海南意在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建设通达全球的航空枢纽,也应从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在海南引入民航高校资源,培养民航各类专业人才。尤其要加强国际航空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航空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

      ㈧加快发展军民融合,充分共享航空产业资源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也是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建设。为巩固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利益,海南还将成为中国保护南海利益的军事后勤保障基地。民航和军机维修在技术人才,基础设施,航材保障等方面的资源是可以充分共享的,这样技能缓解民航维修产业高投入而回报周期长的困境,也能避免国家在军机维修领域的重复投资。新加坡在发展航空维修和制造业的过程中,也充分采取了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策略。例如,由淡马锡控股的新科工程旗下的航空板块企业新科宇航,在1975年成立之初就是主要从事新加坡军事MRO服务,1990 年代进入商用 MRO 领域,此后,一直从事军民航空维修服务,在2018年由《航空周刊》评选的全球十大机体维修企业排行榜中名列第一位(机体维修工时最多)。

      ㈨加强政企沟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自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发布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政策落地仍亟待打通“最后一公里”。政府应通过加强与航空企业在飞机维修平台建设、飞机维护、维修、大修等项目、军民融合等方面充分沟通,收集和了解航空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政策瓶颈,并向航空企业准确解读政府出台各项政策的应用条件和发布目的,从而使自贸港政策与航空企业业务发展需求向契合,为航空企业在海南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此外,政府还应精准定位产业链招商目标,引进跨国公司航空产业配套项目。转变行政职能,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调整、自主创新、自主充足等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建议海南应成立航空产业扶持办公室,设置专职专岗,深入了解航空产业发展诉求,为政府制定精准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专业咨询意见。或者,借鉴厦门经验,由政府成立独立的航空工业公司,作为政府参与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项目的投资主体,促进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产业的发展。(作者:郭晓雷)

      参考文献:

      【1】王立明.《以维修业为支柱的新加坡航空工业》[J].国际航空,1995,12;

      【2】《成都双流自贸区—打造航空动力维修一流城市》[Z].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3】孙立.《继往开来忆往昔,砥砺前行谱新篇--厦航工业“一站式”维修基地的打造与发展》[J].航空维修与工程,2020,11;

      【4】波音.《中国民用航空市场展望》[R].2019;

      【5】傅建平.王希鸣.《HAECO 港机工程独立航空维修供应商》[R]。2020,1;